保生文化祭平安之旅
文/楊婷婷
每年農曆三月,「瘋媽祖」儼然成為全民運動,另外,在臺灣各地默默守護這塊土地及人們的保生大帝,其祭典也在這段期間舉行,根據統計,全臺有超過三百座宮廟祀奉。
文獻記載,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,本名吳夲(ㄊㄠ),立志學醫,醫名遠播,逝世後被尊為醫神,日後更漸漸變成地方守護神。在早年醫學還不發達的年代,先民透過信仰、祈求藥籤等方式,為疾病尋求解方,或許這就是保生大帝信仰廣布的原因。
臺北的「保生文化祭」,因其豐富的活動,融合生活美學與人文藝術的酬神祭典而熱鬧非凡,讀者也能在參與活動的同時,順遊保生大帝宮廟附近的景點。
大龍峒保安宮
老臺北文化史蹟
臺北保安宮建於清乾隆年間,後移至現今廟址臺北市哈密街一帶,是大龍峒的信仰中心。每年農曆三月,臺北保安宮舉辦為期兩個月的保生文化祭。當中藝陣遶境、三獻禮和宴王祭,是北臺灣難得一見的廟會體驗。
走進保安宮,可不要只是看熱鬧,包含石獅、龍柱、剪黏、泥塑、交趾陶等作品,每件都具有歷史及藝術價值;正殿迴廊的壁畫是人稱「麗水師」的國寶級大師潘麗水所繪,吸引許多遊客流連忘返。另外因保安宮主神是保生大帝,廟中有「抽藥籤」的特殊文化,保生文化祭碩果僅存的重頭戲「放火獅」儀式,則為辟邪除疫的象徵。
隨著都市發展,現在已經很難想像大龍峒昔日兩河流經的水域景觀,而且當年不但「書香」濃厚,也是個「花香」馥郁之處。原來早年這一帶廣植茉莉花、秀英花等香花,專門供應大稻埕製作花茶,現今酒泉街上仍有許多園藝花材行,沿著舊時光的街道走去,古蹟建物在這一帶隨處可見。
位於保安宮旁的孔廟,為民國十四年由臺北地方仕紳規劃改建,占地約四千多坪,包含大成殿、黌門、櫺星門等孔廟固有建築。位於櫺星門之前的泮池,具有防災、調節暑熱和風水的象徵意義,種有桂花則是寓意「折桂集大成」,有著科舉及第的意涵;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「萬仞宮牆」,孔廟無正門,以此牆阻擋人們直接進入,其中一個說法指萬仞宮牆代表孔子學問道德高深,而求學絕無捷徑之意。
走出孔廟,就能看見「四十四坎」舊址石碑,再走遠一點,俗稱「老師府」的「陳悅記」祖宅,因為年代久遠,加上宅外前埕還有舉人旗竿,被列為國定古蹟,走到這裡,彷彿把這一帶的舊時光都兜了一圈。
臺中元保宮
融入現代都會綠帶
「臺中市賴厝廍元保宮」主要祭祀保生大帝,清乾隆年間,賴姓先祖渡臺、為祈求拓墾順利、將福建省平和縣心田宮的保生大帝恭迎來臺護國佑民,建廟至今,有兩百多年歷史,香火鼎盛。
元保宮現存之數件古物,述說了其經歷的年歲。每年農曆三月,迎請保生大帝至庄頭遶境,出巡時每過一庄且地方備流水席慶祝的景況,展現民眾稱慶「大道公生」的熱鬧氛圍。
向保生大帝傾訴祈福心願後,走過「梅川綠園道」,不妨至臺中的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」逛逛「熱帶雨林區」,感受不同的都市之森氣息:巨大的鹿角蕨、一柱擎天、開花艷麗的砲彈樹等各式奇花異草,還有綠意盎然中隱藏營造清涼感的室內瀑布;「雨果屋」內可觀賞到亞馬遜河的魚類,像是象魚、銀帶,還有食人魚的餵食秀,又可以與其他遊園者共同考驗眼力,尋找各種迷你蛙類,真是樂趣無窮。
經過身心舒暢的洗滌,轉換視覺,可以走走逛逛「勤美誠品綠園道」,感受建築之美:這座與周邊綠意融合,讓植栽與建築共生的都市立體花園,是由知名建築師陳瑞憲與郭旭原,將半廢棄的停車大樓重新改裝設計而成,獨特的風格,滿載書香的複合商場,儼然成為該區地標。
飽覽精神食糧,經過一日的舒展身心,附近一中商圈熱鬧的街頭市集,小巷中遍布美食攤,是祭五臟廟、慰勞自己的好選擇。
臺南興濟宮
文青藝術景點吸睛
保生大帝是民間醫療不普及時,眾人信賴的醫藥之神,提供信徒問診、求藥籤,再依藥籤指示到中藥房抓藥。「臺南祀典興濟宮」內目前仍保有「眼科」、「大人內科」、「小兒科」、「外科」等四類藥籤,以圖示說明該如何請保生大帝「問診」,讓現代民眾詳細瞭解古代求籤治病的習俗。
興濟宮的雕刻描繪,亦有許多細緻處值得觀賞細究,三川殿「龍柱」,龍爪上握的寶珠、犀角、琴、書、劍、葫蘆、蒲扇、靈芝等民間八寶,都是吉祥的裝飾。大家熟悉的二位門神秦叔寶、尉遲恭,以金線描繪輪廓線條浮現,在自然光中顯出其立體感,有別於一般以墨線勾勒,是其特色。
在興濟宮敬拜神明之後,可一遊「河樂廣場」。河樂音同「和樂」,寓意「闔家歡樂」,是適合親子同遊的戲水場域。原址曾是臺南重要的商圈,因時代變遷,拆除改建為親水公園,成為歷史足跡和休閒功能並存的場所。
公園散心後,可前往鄰近的神農街,這是臺南市內保存完整的老街。靜謐的小巷,凝結了時光與歲月,令人發思古之幽情。同時陳列傳統手工藝品與文青商品各有特色,一幢幢小樓房,既可一睹舊日建築風采,亦可感受到濃濃的手作風格,神農街正述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。
當煩人的公事、生活瑣事累積成了心事,或許一炷清香上達天聽,祈求平安;或值此春日百花盛開時節,悠閒踏青,歲歲年年可長保健康。
(點閱次數:1483)